施宜 发表于 4 天前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8-29 11:37
昨天换仓到恒瑞医药,换对了,因为直觉是个黄金坑。可惜今天卖得太快了,以后一定要留好不卖的底仓。 ...

你的动作太快了:)刚想说换恒瑞换对了,谁知一涨你又抛光了!

施宜 发表于 4 天前

对自己好点!细水长流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更好:)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4 天前

施宜 发表于 2025-8-29 13:34
你的动作太快了:)刚想说换恒瑞换对了,谁知一涨你又抛光了!

恒瑞医药有40%的仓位,今天一涨就开始卖,又在半山腰追了一点回来。拿不住上涨的股票,这是我的大毛病,得记录下来,以后不能再犯这种错误。

今天又买了1000股格力和1000股顺丰。我这喜欢买下跌股的毛病,一直改不回来。

施宜 发表于 4 天前

风头上的股因为不知道高点在哪儿,所以保持底仓是必须的,一旦风向变了再清!

我的做法是集中资金做标的股,赢利多的话,抛掉大部分,留下负成本的就摆哪儿不动了。比如对招行、片仔癀、泸州老窖等我就是这样处理的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4 天前

本帖最后由 家有儿女 于 2025-8-29 17:30 编辑

施宜 发表于 2025-8-29 17:01
风头上的股因为不知道高点在哪儿,所以保持底仓是必须的,一旦风向变了再清!

我的做法是集中资金做标的股 ...

我只留了400股恒瑞医药,400股万华化学。

以后得记住了,一旦感觉到这是风口,管住手,磨练耐心。

不能满仓,有多余资金,当天转出去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4 天前

女儿说她一个月补习费是1000新元,那就是5600元人民币。她有个毛病是在上海养成的,就是比较依赖补习老师带着过知识点,不想自己主动去刷题和查漏补缺。叮嘱她自己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,补习之前做好准备工作,学习好就是省钱和挣钱了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4 天前

本帖最后由 家有儿女 于 2025-8-29 17:47 编辑

比起不补习的孩子,女儿是比较费钱的。比起有些孩子,女儿又算是独立和懂事的。各人情况不一样,根据她的需求来吧!

同学家俩孩子都是吞金兽,有钱养出来的毛病,就是不珍惜学习资源。她家大女儿,不想跟妈妈住,要求自己另外租一套房,每月额外租金三万多就这么花出去了。小儿子天天晚上一对一补习,补习老师来了,他基本上是云游状态,可能英文听力会有点进步,其他方面很难说。一个月补习费估计也要好几万。两个孩子的费用,保守估计,每个孩子每年一百多万。就这样,同学看房时还跟我说,前房客折价处理家具,估计会很便宜,说不定打五折。我说这都是宜家的家具,你买新的,这几样不过几千新元,你缺这点钱吗?你老公要住年租金两百万的房子,你干嘛要省钱?

比一比,这贫富差距太大了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4 天前

施宜 发表于 2025-8-29 13:35
对自己好点!细水长流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更好:)

我是那种责任心比较强,稍微松懈一点就很不安心的人,工作压力和养家压力也不允许我松懈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4 天前

本帖最后由 家有儿女 于 2025-8-30 11:29 编辑

今晚去女儿同学家吃饭。同学家姐弟三个,妈妈在家打理家务和照顾孩子,爸爸最近外派到泰国开拓市场了。凡事亲力亲为,带大三个孩子很不容易。他们家是在疫情期间买的房子,买在了低点,那时外国人税率也没涨,抓到了买房的好时机。他们申请PR没有过,三个孩子读书学费开销不小。还好老二小六会考考得挺好,拿到了PR,现在只需要交两个孩子的学费。有些海外高管,公司是会报销孩子学费的,估计他们也能报销一部分学费吧!否则爸爸一个人工作养一家五口人,负担太重了。PR申请不通过的原因,有可能是最小的那个孩子是美国出生的,政府会考虑将来入籍的问题,美国公民肯定不会入籍新加坡的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3 天前

本帖最后由 家有儿女 于 2025-8-30 16:26 编辑

约了牙医,带女儿去检查牙齿和洗牙。牙医是一位很年轻的医生,英华中学进入国大牙科专业,在公立医院服务了四年后,到私立诊所坐诊。态度很好,收费也不便宜,问诊费30元,洗牙70元,抛光50元,但没看见抛光的操作,涂氟30元,共计收费190新元。洗牙也很快,不像国内要洗半个小时,把牙结石都清理出来。我自己五月份去全民牙科诊所洗牙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,医生很年轻,态度很好,但洗牙洗不干净,且收费很贵,明明是明码标价洗牙80元,又会加上其他一些好像没有做的项目,收费到将近200新元。幸亏有CHAS卡,可以享受一半的津贴,剩下的钱用CDC VOUCHER支付了。要节约医疗费用的话,去POLYCLINIC是最省的,但也很难预约,需要等候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3 天前

下午给博士生修改了开题报告。这些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弱,也就是不怎么聪明。平时相处中看不出来,一旦涉及到需要查阅文献,整合知识,梳理思路,写报告的时候,就能看出聪明程度了。在餐桌上给他修改报告,椅子和桌子的高度不合适,坐的时间长了,腰酸腿疼。

现在身体真是不行,昨天到女儿同学家吃饭,坐在餐椅上跟同学妈妈聊天,大概坐了两个半小时吧,腰就开始疼,坐不住了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3 天前

烘干机提示要清理HEAT EXCHANGER FILTER。不知道这个零件在哪里,喊了儿子处理。他说这就是他擅长的,小CASE,几下就把烘干机弄好了。电子的东西,他比较擅长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3 天前

短视频看一位博主的患病就医经过,在外吃饭突然大汗淋漓,眩晕呕吐,坐在地上起不来了。打电话叫120去医院急诊,排除了心梗脑梗,最后确诊前庭炎。

这病我也得过,无论站着坐着躺着,都是天旋地转,躺在床上也有要滑下去的失重感。最后是去医院吊水治好的,停止吊水回家后,还是有眩晕症状,但比刚刚发作时要缓解一点,养了好几天才慢慢康复。这是我得过的最痛苦的疾病了。

大汗淋漓眼前发黑也发作过,几秒钟的时间浑身衣服湿透,眼前看不见东西,紧紧抓住公交车栏杆才不至于摔倒,那时肚子里还怀着女儿。想想真是不晓得爱惜自己,上班到预产期,产后两三个月马上恢复上班,身体有不适也没有好好休养。可恨的是队友在我孕期和产后都跟我闹,热暴力加冷暴力,还威胁离婚,为的是让他父母过来同住和带娃,根本不顾我的身体和情绪。现在想想这样的蠢驴和犟驴,不要也罢!昨天居然梦到他又来纠缠我,我打电话报警,要求法院判他不得接近我。

快乐优雅 发表于 前天 08:45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8-29 23:46
今晚去女儿同学家吃饭。同学家姐弟三个,妈妈在家打理家务和照顾孩子,爸爸最近外派到泰国开拓市场了。凡事 ...

能养三个孩子,是有一定实力的。
一家人几个国籍几重身份的话也是麻烦的,如果妈妈不在坡工作,工作的爸爸又常被外派去别国,孩子不是坡籍,申请PR是有难度的。以外国人身份在坡生活、读书的费用比居民公民是要高些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前天 10:40

快乐优雅 发表于 2025-8-31 08:45
能养三个孩子,是有一定实力的。
一家人几个国籍几重身份的话也是麻烦的,如果妈妈不在坡工作,工作的爸 ...

是的,同学妈妈说大人不打算再次申请PR了,因为爸爸50岁了,妈妈是家庭主妇,通过的概率比较低。让孩子自己考完国考去申请,老大O考,老三才小二。老二已经通过小六会考升到直通车学校,拿到PR了。一家五口的开销,加上买房,爸爸的年薪得超过20万新元才能支撑。现在市场越来越不好做,出海的民企也内卷得很,爸爸再工作五年就打算退休了,那时老三才上中学。其实都是工薪阶层,如果不是有其他投资渠道,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。

我有个同学的老公是民企的财务总监,年薪两三百万。民企要降本增效,把高薪的他优化了,另外聘请了一个薪水要求低的人代替他的位置。同学老公跟我同届的,50岁,另外找工作比较困难,就赋闲在家了。还好女儿读大学了,家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,有一些积蓄,在低房价时期买了两套房用于出租,经济上无忧。

爱喝豆浆 发表于 前天 13:04

本帖最后由 爱喝豆浆 于 2025-8-31 15:37 编辑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8-29 17:34
女儿说她一个月补习费是1000新元,那就是5600元人民币。她有个毛病是在上海养成的,就是比较依赖补习老师带 ...
家姐,俩孩子在新加坡一月 要用2万上下?

快乐优雅 发表于 前天 14:37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8-31 10:40
是的,同学妈妈说大人不打算再次申请PR了,因为爸爸50岁了,妈妈是家庭主妇,通过的概率比较低。让孩子自 ...

年薪20万新币在坡养三个孩子,一家五口,没房贷车贷的话,生活能过得去,但压力肯定是大的,孩子读书还是费钱的。等孩子考上大学自己拿身份,父母可以考虑保留国内身份,回国养老自由,也是不错的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前天 17:33

爱喝豆浆 发表于 2025-8-31 13:04
家姐,俩孩子在新加坡一月 要用2万上下?

要的,还没算上假期回国和出游的费用。

偶然2024 发表于 前天 17:33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8-30 16:47
短视频看一位博主的患病就医经过,在外吃饭突然大汗淋漓,眩晕呕吐,坐在地上起不来了。打电话叫120去医院 ...

我当年得病的时候跟这个症状很相似,只是没有大汗淋漓。当时呕吐,眩晕,不能走路,心慌的很,但是头脑还是清醒的。

家有儿女 发表于 前天 17:38

快乐优雅 发表于 2025-8-31 14:37
年薪20万新币在坡养三个孩子,一家五口,没房贷车贷的话,生活能过得去,但压力肯定是大的,孩子读书还是 ...

他家可能是有房贷的,没买车。还有一年两个假期的出国游费用,一家五口,开销也不少。关键是现在职场卷得很,要是再干几年就不干了,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支撑一家五口的生活。不过,能出来的,大部分还是权衡过的,受益最大的是孩子,读书不用那么卷了。
页: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[73] 74 75
查看完整版本: 记录2025